扶苏、蒙恬被赐死,明明手握三十万大军,为何他们不反抗

扶苏、蒙恬被赐死,明明手握三十万大军,为何他们不反抗

每每谈及秦朝,都会感到十分可惜,作为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,仅仅保持了短短的时间。赵高、李斯和胡亥篡改诏书,赐死太子扶苏的时候,扶苏在军中监军,蒙恬手握三十万雄兵,而且蒙恬是支持扶苏的,他们为什么没有反抗,如果反抗了,秦朝的历史会不会被改写。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,扶苏为什么那么顺从,接到诏书就直接自杀。

自身原因

秦始皇虽然是残暴无道,但是他对自己的大儿子还是十分喜爱的,单从名字扶苏,我们就可以看出。在《诗·郑风·山有扶苏》有记载“山有扶苏,隰有荷华。”。从小对扶苏的教育也是很重视,秦始皇请儒家大师教导扶苏,因此成年的扶苏不仅刚毅勇武,而且为人宽仁。在秦始皇活埋四百多的学士后,扶苏因看不惯,进言劝谏秦始皇。秦始皇因此大怒,把扶苏发配到边疆监督蒙恬的军队修筑长城,抵御匈奴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秦始皇的本意并不是发配,而是让扶苏到军中历练,但是扶苏自己以为从此失去了父皇的宠爱,才被发配边疆。试想,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太子,皇帝怎么会让他掌握军中大权。由上我们可以看出,扶苏接到诏书直接自杀,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,本身的仁爱礼仪却成了他自杀的一大助手。假如扶苏反抗了,发兵进京,如果秦始皇没死,将会落得千古骂名。这也是扶苏不会反叛的一个原因。

朝中原因

大家都知道,自古以来,皇帝跟太子的关系都不会很融洽。因为皇帝总想着如何才能永远地当着皇帝,而太子总想着早点当上皇上。这两个角色的地位和使命,决定了他们永远是矛盾体。在秦朝,所有的权利都是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,所有的官员都是皇帝用来维护法律的。因此对于皇帝的决定,没人会持反对意见。即使是在沙丘,皇帝多日不出,车旁放满满是腥臭味的海鲜,况且秦始皇重病在身,虽说正常人都会起疑心秦始皇是不是死了,但是没人敢站出来质疑。因此在众大臣眼中,皇帝发配太子,就是太子的好日子到头了。就算是疑心秦始皇已经去世,依旧没人敢私自通风报信给扶苏。

展开全文

蒙恬为何不反

首先蒙恬作为镇守边疆的大将,手中雄兵三十万,作为太子扶苏的支持者,在扶苏接到诏书要自杀的时候,蒙恬本来劝过扶苏,蒙恬本身对诏书的真实性就很怀疑,建议扶苏上奏问明情况,但是扶苏始终坚信这就是秦始皇的旨意,慷慨赴义。而蒙恬作为秦始皇的大将,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是不会反叛的,况且,扶苏已经死了,自己作为局外人,没有起兵的理由。其次,蒙恬之所以不反,因为他的族人都在都城,自己反了,族人势必会受牵连。最后,就算自己想反,军中的情况还不清楚,在秦国,律法严明,谋反可是重罪,大多士兵估计都不会贸然跟随蒙恬反叛。

扶苏临死前,一直以为诏书是秦始皇下发的,因此坚定不移地自杀。扶苏的死并不是偶然,而是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。假如,秦二世是扶苏的话,以扶苏的为人,秦国历史必将改写。但是这只是后人因对秦王朝结局的惋惜而产生的美好臆想罢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